效果圖
建筑大師梁思成說:“歷史上每一個民族的文化都產生了它自己的建筑,隨著這文化而興盛衰亡。中式建筑,是中華文化的魂與根!
建筑與文化,自古以來息息相關。建筑是城市的一幅肖像,一面鏡子,它以一種凝固的美來詮釋著城市的文化。文化的滲透與滋養,使得建筑在不同的時空煥發著無限生機和活力。建筑從來不是孤單存在的個體,它必然代表了那一段歷史時期的主流文化。
效果圖
自信回歸 丨 中國建筑信仰再度確信
從90年代到21世紀初,“歐式”建筑席卷八方,在神州大地成為一種潮流。但“歐式”畢竟是舶來品。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,民族自信急劇提升,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,開始內省自身,開始從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中汲取養分。近年來,中式建筑在一眾歐風美雨下重建話語權,也昭示中國民眾日益回歸和覺醒的文化自信。
效果圖
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自信的回歸,直接帶動了中式居住方式的價值回歸,中式建筑的院落文化逐漸興起。建筑大師張錦秋先生表示,中國傳統建筑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見證,它鐫刻了困難、抗爭和輝煌。中國傳統建筑,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,它彰顯了質樸、優雅、靈動、豪氣,是中國文化自信的根基。
效果圖
中式建筑的抽象之美
中國人對于抽象藝術的欣賞力非比尋常,這是東方民族與生俱來的能力。中國人喜歡書法,即便對書法并不擅長的普通人,也會在家里掛一幅字畫、駐足欣賞。
在橲嶺小鎮,傳統的中式合院,以江南建筑為肌理,結合北方建筑文化與氣候條件,打造出北國江南的獨特神韻,給人以寧靜、內斂、疏放的觀感。那些讓人身心愉悅的“東方之美”不僅僅體現在建筑細節之中,更體現在亭臺樓榭、鏡花水月。
效果圖
為什么有時候我們去國外的城堡里住幾天,就會有些不適應?因為那些元素、裝飾、形制在我們的文化背景來說是陌生的,一時的新鮮感很快被沖淡。而今天,我們重新認識了中式,對中式建筑的需求不是虛榮心或是標簽化來驅動,而是一種對自我認知之后的真實。
中國文化中的“靜”與“凈”
中國傳統的建筑主張“天人合一、渾然一體”,居住講究“靜”和“凈”,環境的平和與建筑的含蓄。無論是寫意的江南庭院,還是獨立組團的北方合院,都追求人與環境的和諧共生;講究居住環境的穩定、安全和歸屬感。
效果圖
中式園林與建筑,凝聚著中國人的美學觀和思想情感。在橲嶺小鎮,根據繪畫、文學的藝術意念來營造當代“宋時原味江南”的意境。置身庭院之中,感受四季變換的詩意,也能找到凝神聚氣的安心,天地萬物自然互動。
中式建筑之所以帶給我們內心的寧靜
究其根本是我們從小耳濡目染
那是沁入心脾的一種文化
是專屬于我們的審美
更是一種碧水連天萬物調和的境界
上述圖文信息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,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。
Copyright 2013 Right Reserved 河南盛潤置業集團有限公司 豫ICP備13018424號-1 Powered by FO-sun
鄭州市工商局網絡商品交易監管網 電子標識備案號:201410270000011116